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栏目统战春秋统战史话浏览文章
无党派爱国人士
来源:大连统一战线微信号 发布时间:2020/9/22 9:52:43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宋庆龄同志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积极支持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努力推动抗战、团结、进步各项主张的实施,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崇高声望,在国共两党之间架设起沟通的桥梁,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郭沫若,(1892一1978年),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北京人艺编剧。

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郭沫若闻讯后与友人立即回到祖国,呼吁政府不要妥,甚至做好了参军抗战的准备。五四运动爆发时,为了响应国内的斗争,当时在日本的郭沫若与一群爱国留学生组织起了爱国社团——夏社,进行爱国宣传。

1921年,郭沫若创作和出版了中国现代文学第一部诗集《女神》,收集了54首新诗。这些诗歌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

郭沫若始终坚持战斗,面对气势汹汹的外敌、软弱贫困的国民及残破不堪的祖国山河,他将满腔热血化为催人奋进的文字,写下多不历史剧、历史小说、文学论文和散文,激励国民奋斗、奋进。

程思远(1908年—2005年),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程思远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青年时代,他毅然离开家乡,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在意大利留学期间,曾写信给李宗仁先生,建议联合一切主张抗日的人士,团结起来,共同抗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他闻讯立即动身回国参加抗战。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办公室秘书,亲历了台儿庄大战。他还积极鼓励知识青年“投笔从戎”。在香港居住期间,他心系祖国,保持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和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立场。1955年8月,他为李宗仁先生起草的《关于台湾问题的建议》在美国发表,文中高度赞扬新中国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批判台湾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要求美国正式承认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回到祖国后,他以强烈的爱国热忱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了全部精力和智慧。他还多次发表谈话,高度赞扬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劝告台湾当局放弃“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程思远是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一面旗帜。数十年来,他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参政议政,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发表谈话指出,中国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进行长期的经济建设,决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在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实践中,他深刻体会到,通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执政党与参政党及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最好政治制度。